当前位置:

短跑名将谢震业凌晨官宣喜讯!

(图1)

3848天神奇纪录画句号,安赛龙排名跌到第18,他能超越林丹吗?******

8月5日公布的新一期羽毛球各单项世界排名榜显示,丹麦名将安赛龙的男单排名下跌到第18位,这是2015年1月22日以来他首次无缘男单排名榜前十,累计时间长达3848天。安赛龙曾夺得奥运会、世锦赛男单冠军各2次,此前外界认为他有希望超越羽毛球全满贯林丹。



7月29日公布的世界羽联上周世界排名榜,安赛龙以66140分位居男单第九,十强位置岌岌可危。8月5日发布的新一期排名榜显示,安赛龙的世界排名分缩水到51640分,排名一下子下跌9个排位。

今年3月中旬,安赛龙参加了全英公开赛,当时他因状态不佳首轮出局,以1:2不敌中国台北好手林俊易。赛后安赛龙表示,“当我身体感觉糟糕的时候,我就会很紧张,今天整场比赛我都因此受到影响。当然我不会给自己找借口,我今天就是输给了表现更好的对手。”安赛龙认为自己现在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远离赛场去休整,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身体状态能否重回正轨。



此后4个多月,丹麦名将一直未亮相国际赛场,世界排名不断下滑,从3月中旬的第3先后跌到第4、第6、第9。本周安赛龙的世界排名滑落到第18,关键原因是他在去年巴黎奥运会挣得的14500分冠军积分于本周到期,最近52周,安赛龙仅参加了8站比赛,这意味着他没有其他有效分替换奥运冠军积分,世界排名出现滑坡并不意外。



最近9个赛季,安赛龙堪称国际羽坛整体战绩最出色的男单球员。2017年世锦赛,安赛龙在半决赛、决赛先后击败中国名将谌龙、林丹,首次登上单打世界冠军宝座,那次夺冠结束了国羽男单2006年以来在奥运会、世锦赛两项顶尖大赛对男单冠军的垄断。此后几年,安赛龙先后夺得2020东京奥运会、2022年世锦赛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奥运会、世锦赛总战绩仅次于世界羽坛历史第一人林丹,林丹在世锦赛5次夺冠。



安赛龙在奥运会共获得2金1铜,奥运总战绩略高于获得2金的林丹。外界普遍认为,安赛龙如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三连冠,有可能挑战林丹的世界羽坛至尊地位。

对安赛龙来说,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出生于1994年的他已是一名31岁老将,今后两三年能否回到一年前的巅峰期,形势不容乐观。

羽球为媒 师徒并肩赛场******



“这步跨得不错,手腕再放松点!”赵延昌提醒道。每周工作日中午12时,49岁的师傅赵延昌都会与徒弟陈琳对练一会羽毛球,这样的指导和练习从两年前持续至今。从初次握拍时连球都接不住,到如今能在单位比赛中配合队友拿下奖项,陈琳的羽毛球之路,始终有师父赵延昌的身影。

从“接不住球”到并肩赛场

“刚开始师父给我扔球,我站在原地能把球打飞,要么就是眼睁睁看着球落地。”陈琳笑着回忆初学的窘况。2023年6月,她刚到新岗位负责物料管理,每天和单据、物料打交道,生活十分单调。一次偶然,她看到师父赵延昌和同事们在体育馆打球,白色羽球在空中翻飞,大家腾挪跳跃很有活力,她也想尝试。

“小陈说想试试,我就带带她。”赵延昌笑着说。作为单位里出了名的“运动达人”,他不仅羽毛球技术过硬,足球、游泳也样样精通。面对连握拍姿势都需要纠正的徒弟,赵延昌从最基础的垫球、挥拍教起,每天特意放慢节奏喂球。“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纠正几十遍,师父很有耐心。”陈琳说,半年后第一次连续接住十个球时,她激动极了。

2024年4月,入列仅11个月的陈琳跟着师父参加单位比赛。站在赛场的她手心冒汗:“看到别人扣杀那么猛,我都想躲。”是赵延昌拍着她的肩说:“别怕,就当平时练球,师父在呢。”最终队伍拿到奖项,捧着证书的陈琳一个劲说“全靠队友”,赵延昌却补充:“小陈的网前小球进步特别大,关键分顶得住。”

球场上的传承与默契

陈琳记得,2023年刚打球时一桶球70多元,现在涨到110元到130元,加上每月拉线费,对工薪族是笔不小的开支。“师父总说‘别省球钱,多练才正经’,有时会悄悄给我塞几桶球。”陈琳说。

赵延昌的细心不止于练球。去年夏天,同事们想中午加练,他发现场地地胶磨损,担心大家受伤,便利用午休自己动手换新。陈琳说,现在每天中午,单位的排球场上总少不了人,那是去年他们拿了内部比赛冠军后带来的风气。“场地是师父换的,规则是师父教的,连站位都是师父排的。”

这种亦师亦友的默契,在球场上化作无需多言的配合。打混双时,赵延昌在后场强攻,陈琳在网前封网,一个眼神,便知对方要传球还是扣杀。“师父杀球特别猛,但总会留着劲儿,怕我接不住。”陈琳说,师父不仅是球场上的老师,更像家里的长辈。

运动中的热爱与成长

因为热爱打羽毛球,赵延昌还带动了自己的儿子。赵延昌从2012年开始打球,如今已是主力。“年轻时跟同学踢足球,后来改打羽毛球,没想到一坚持十几年。”他记得刚开始对着教学光碟练步伐,现在不仅自己打,儿子4岁时,他便每天带着儿子打,“孩子中考体育满分,跟从小打球练体能分不开。”如今,他的儿子已上了大学,加入了学校的羽毛球社团。

都快五十了,怎么还这么拼?他笑着指着场上:“你看这些年轻人多有活力,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才三十岁。”球场上,赵延昌的声音再次传来,“小陈,再来一组扣杀练习!”白色羽球再次腾空,传递着一份对运动的执着与热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