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男篮93

(图1)

湾区采访团 探秘鄂尔多斯绿色转型“南北和鸣”******

  图:联合采访团参观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王月摄

  【大公报讯】记者乔辉、王月鄂尔多斯报道:8月1日,“同心筑梦 共谋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蒙古行联合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氢能产业园。来自岭南的技术火种,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风、光资源深度融合,谱写出新能源领域的“南北和鸣”。内蒙古正以氢能为纽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协同,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智介绍,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绿氢产能、新型储能装机、绿电交易规模等6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将传统工业场景转化为氢能应用“试验田”──全区每年煤製氢超过700万吨,重型柴油机车、矿用卡车等超100万辆,为绿氢替代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鄂尔多斯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震介绍:全球功率最大的石墨板燃料电池电堆──鸿芯GⅢ是由广东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功率密度较初代提升164%,寿命延长至3万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作为大湾区氢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鸿氢能2019年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合作在鄂尔多斯落地氢能商用车动力系统集成项目,依托内蒙古低廉的绿电成本,打造“绿电製氢─氢能重卡”闭环。这种“广东技术+内蒙古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可覆製的跨区域协同范式。

  在包头市达茂旗,华电新能源製氢工程示范项目的电解槽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每生产1公斤绿氢仅耗电60度,成本约1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核心秘诀在于采用了国鸿氢能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插片式带压电解槽。大湾区企业的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内蒙古氢能产业链。国富氢能与香港中华煤气合作,计划通过内蒙古绿氢基地向香港供应国际认证的绿氢,探索“製储运加用”全链条跨境应用。

精准高效/国产基因测序仪 24小时内完成病毒溯源******

  7月25日,深圳召开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工作要求,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健康安全。要全面加强监测预警,严防输入,及时处置病例。同时,深入开展杀蚊灭蚊攻坚行动,整治环境卫生,降低蚊媒密度。截至2025年7月26日24时,深圳新增报告1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同时,华大智造DNBSEQ基因测序仪T1+(以下简称T1+)助力疾控系统,成功对4例基孔肯雅病毒样本进行测序溯源,其测序覆盖度均高于99.9%。据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高级经理王逸丛介绍,目前测序溯源的4例基孔肯雅病毒样本中,2例病毒属于基孔肯雅东中南非型(ECSA分型),另外2例感染的病毒属于基孔肯雅亚洲型(Asian分型)。

  王逸丛告诉记者,在此轮基孔肯雅热流行中,疾控工作人员拿到样本上机后,24小时内就完成了测序任务,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后,比对确定样本中的病毒是否为同一来源,就能为病毒后续传播中的精准防控提供基础。后续采用靶向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快速(6-8小时内完成)、经济、大规模地实现基孔肯雅、登革病毒测序溯源。

  大公报记者郭若溪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