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珠宝行(英国珠宝品牌排行榜)

admin1年前珠宝25

  

  

  ▲原版与仇英版

  1952年,37岁英国珠宝行的东北局文化部文物处研究员杨仁恺一直在为两件事奔忙,一件是作为长春伪皇宫文物清理小组成员调查与回收溥仪留在伪皇宫小白楼中英国珠宝行的珍贵文物,另一件则是清点两年前由东北人民银行转至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多件文物。

  杨仁恺来到清点现场,拿起一幅题签上写着“清明上河图”的残破画绢慢慢展开,那时的民间也流传着多张《清明上河图》的仿作,至于真迹,自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早已不知去向。

  随着这幅画卷在杨仁恺手中一点点展开,英国珠宝行他的惊讶程度也在一点点提升。杨仁恺此前看过很多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对于画中的细节、内容早已熟稔于心,“眼前的这幅画与想象中的很多细节都一拍即合,当时英国珠宝行我的眼睛就亮英国珠宝行了,忍不住拍案叫绝!我那时候心里非常激动,真没想到,此生我还能看到它的原作,要知道,从‘靖康之乱’算起,到1952年,已经过去了八百多年。”

  曾被认为葬身火海

  如果不是杨仁恺亲眼所见,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清明上河图》的真迹还留存于世间。靖康之乱后,《清明上河图》从宋徽宗内府流落至金邦,成为私人藏品。元朝初年,它又被统治者纳入内廷。明至正年间,它再次由宫廷转入民间,后被严嵩父子所藏。明隆庆年间,它重新被官府收没,第三次归入宫廷。万历六年(1578年),大太监冯保巧用伎俩获得此画,并将它带出宫外。清乾隆年间,它被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被抄家,此画遂在嘉庆年间再入清宫,藏于延春阁内。

  1923年6月26日晚9点多,紫禁城建福宫的西花园突然起火,溥仪急忙给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等人打电话,请他们速派消防队前来救火。但因宫中既无自来水,又缺水井,直到27日凌晨2点,才将大火扑灭。此次大火一共烧毁了400余间房屋和大量的珍贵收藏。当时,即便是熟悉清宫收藏的人,也都认为包括《清明上河图》、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等诸多稀世珍宝均葬身火海。

  并未消失

  根据杨仁恺先生的记述,1922年7月13日,溥仪开始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陪其读书之机,从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下手,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运出紫禁城。

  至1922年12月12日,溥仪共从紫禁城运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辽宁省博物馆艺术部主任董宝厚曾表示,溥仪算是个细心人,他手中有本清宫散佚文物目录,详细记载了赏赐每件文物的时间和领赏者姓名,这本目录于1925年7月31日被国民政府“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而原本被人们认为已从世间消失的《清明上河图》就在其中。

  溥杰兄弟从宫中运出的上千件书画、古籍和珠宝均带到了溥仪之父载沣的醇王府中。后又由溥佳的父亲载涛运到了天津英租界的张园。1924年底,冯玉祥打进北京,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翌年2月份,溥仪来到张园,在此一住就是7年。

  1932年春天,溥仪在日军的操控下,带着家眷迁往长春。长春光复路一栋二层小白楼也成了溥仪在伪满洲国的皇宫。从紫禁城中带出的古籍、书画和各式珍宝,共计两千余件也一同随他到来,这些文物装了100多个箱子,每个箱子一米多长,在关东军的协助下押往长春。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古籍和书画,整箱放置于伪皇宫东院的图书楼楼下东间,随后在这座时称“小白楼”的建筑中沉寂了13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满垮台,溥仪逃往吉林省白山市大栗子沟。逃跑前,因古书太多无法携带,他便挑了些精品运到了大栗子沟。不几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溥仪只能从之前的选择中再挑出120多件珍贵书画和一些珠宝随身携带,准备逃往日本。但在飞机起飞前,溥仪一行人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字画珠宝等作为战利品,均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

  精挑细选出的文物被收缴,留在长春伪皇宫内的文物的命运则凄惨许多。士兵见主子跑了,楼内堆放着带不走的箱子,一哄而上,拆开封条,虽然不懂,但认定箱内是皇家的好东西,他们先抢金元,再夺书画,分赃不均的就撕成几半。据辽宁省博物馆艺术部主任董宝厚讲述,士兵们发现了北宋李公麟的《三马图》,在争夺中将其撕扯成了三截。

  好在《清明上河图》并没有再次流落民间,它连同其他被收缴的文物一起由东北民主联军移交给东北人民银行。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成立,东北人民政府下令将东北人民银行中存放的收缴文物一并上交东北博物馆。

  重见光明

  1949年后,这些被收缴的文物一直存放在东北博物馆的库房中,直到三年后才开始进行清点工作,也正是在那次清点中,杨仁恺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真迹。

  其实,杨仁恺在清点过程中发现的《清明上河图》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另两件是一本摹本和一本“仇英版”。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为明代画家仇英临摹绘制,该画的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但描绘的是明朝中期苏州繁荣景象。与呈现汴梁风土人情的原画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卷中房屋建筑更为规整宏大,崇楼台阁、深宅大院,连商铺的门面也颇为宽敞,画中裱画店、银楼、香楼、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兴的行业,加之女伎歌舞弹唱、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风俗画跃然纸上。

  正因为如此细致的画工,在杨仁恺赶到时,先期抵达的清点人员已经将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选出存放,而真迹则散落一旁,直到被杨仁恺发现。

  事实上,自《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名家争相收藏,世间出现了多个仿本、摹本以及赝品,乾隆年间,真迹先后为文臣陆费墀、毕沅私藏,酷爱书画的乾隆帝得到的只是与原作接近的仿品,于是他干脆自行创造,召集五位画家,临摹仿品并加以创新,这幅画增添了很多明清时代的社会风俗,虽失古制,却也富含研究价值,它被称为“清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现存的《清明上河图》多达30多本,关于真伪,学美术史出身的董宝厚表示:“每件作品都有它自己的艺术价值。我们现在鉴定出它是伪的,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被认为是真的,广泛流传,留下很多钤印和题跋,人们学习它、临摹它,它已经影响了美术史的发展。”

英国珠宝行(英国珠宝品牌排行榜)

  如今,当年与真迹一同随溥仪颠沛最终被收缴的其他两幅《清明上河图》,均为辽宁博物馆馆藏。

  (张鑫明)来源:《看天下》

英国珠宝行(英国珠宝品牌排行榜)

标签: 英国珠宝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